聯係方式   Contact

淺析模擬前端係統及網絡升級改造

2014/6/12 10:19:02      點擊:

根據廣電行業有關標準,針對我單位電視機房搬遷過程中前端係統擴容、接軌數字化及網絡傳輸方向的倒向在設備選型、細節處理和網絡敷設方麵實現了搬遷後信號正常傳輸及係統擴容,而且信號質量得到很大改善。

概述

在目前有線電視從模擬向數字信號過渡的時期,新建機房除了考慮當前使用需要及將來的數字化接軌外,還要在保證信號正常轉播的同時完成網絡升級改造及傳輸方向的倒向。我單位原有線電視機房前端為550MHz鄰頻前端,由衛星接收天線、衛星信號功分器、衛星接收機、鄰頻調製器、鄰頻混合器和前置放大器等設備組成。

網絡為光纖-同軸混合網(HFC)結構,光纖到節點(FTN),光節點13個(如下圖1),同軸網主支幹線為星-樹型結構,單元內采用串接分配方式,樓棟主要采用550MHz單向放大器。

 經過仔細論證,確定了先進行前端係統的安裝調試再進行網絡倒向、光節點信號調整及各樓棟放大器的更換調試的方案。

前端係統安裝調試

新係統建設既要考慮擴充容量,又要考慮與今後的數字電視接軌。經過充分調研和論證,采用了PBI公司的DCH-3000P-PRO接收機。該接收機具有數字加密信號(QPSK)輸入、ASI輸入及衛星輸入等接口,同時具有模擬的音視頻信號和BNC視頻輸出端口,既能滿足當前的模擬係統,又能適應將來的數字前端係統。傳輸碼流率、誤碼率等各項參數完全滿足前端係統的需要。鄰頻調製器及其他前端設備由於不兼容數字信號,采用了原有性價比高的係列產品,保證了現有係統的穩定性。

新建前端須摒除老機房前端的弊端:(1)衛星接收天線使用的電纜長期裸露在室外,易受濕氣和潮氣的侵襲,接頭防水膠帶老化後很容易進水,藕芯電纜的結構特點很易儲水,易造成高頻頭短路燒毀,須經常維護;(2)老機房前端音視頻線及連接線采用-5藕芯電纜加Q9頭(BNC接頭)、蓮花頭(RCA接頭)及5C環扣式接頭製作,易受外界電磁幹擾,尤其接頭常會接觸不良,產生斜紋幹擾,經常需要處理;(3)機櫃間及機櫃內設備連接線混亂,衛星接收天線、音視頻線、輸出線等各種線纜相互纏繞,又無標號,故障時較難排查;(4)各接收機及調製器上貼紙簽,很不美觀,且使用時間短,需經常更換;(5)原機房采用兩個24路簡易跳線盒實現3單位4路光分路器和64芯、120芯光纜的連接,跳線不易分清,不利於維護。

根據在機房及外網維護中的經驗發現:⑴使用物理發泡電纜能有效減輕潮濕氣的侵襲,減小前端係統的維護頻次;⑵音視頻線采用SYVVW-75-4電纜配合專業Q9頭和蓮花頭製作、連接線采用SYWV-75-5物理發泡電纜及5C六角鉗壓式接頭製作即能減輕外界電磁幹擾,有效防止圖像斜紋的產生;(3)各設備線纜製作前統一套色環,接收機與調製器同行排列,易於查找;(4)機櫃內掛紙質頻道表,上麵按機櫃行號標示各單位節目及發送頻道;(5)采用ODF架,將跳線全部上架標號,檢查時一目了然。

經過相應處理達到了既美觀又便於檢修的良好效果(如下組圖)

細節處理後,在前端設備安裝完畢後對信號電平做了調整,分配至各光發射機輸入端口,經檢測各項指標全部達標。

網絡改造

我們目前使用的網絡除了主幹線采用的光纜網絡是02年敷設的,其餘同軸的主幹支線仍然是九十年代的藕芯同軸電纜係統,由於使用年限過長,耦芯電纜結構的缺憾,頻率傳輸的衰減特性及網絡上放大器級聯數多(最多的達到7級)的原因,UHF頻段信號衰減很大,VHF頻段和UHF頻段信號電平相差過大,放大器的均衡範圍又有限,用戶的信號就常常出現高端不好的情況,很難解決。

在同軸電纜網絡暫時不做變動的情況下要解決問題隻有使用大均衡,而使用大均衡又會使增益下降,就隻有增加級聯放大器,而經過多級級聯S/N指標會嚴重變差。經過大量調研,采用了傑和興公司的4735H雙向幹線放大器,該放大器頻率範圍為5-860MHz,上行傳輸通道為5-65MHz,下行為87-860MHz,標稱增益上行-4dB,下行30dB,各項參數均滿足目前和數字雙向化後的需要,特別是它具有雙路輸出,兩個均衡器插槽,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均衡,對S/N指標影響很小,適用於目前在用的耦芯電纜傳輸係統。

我單位原來的網絡為HFC結構,由於機房搬遷至34#樓,傳輸中心發生位移,光纜必須倒向(如圖2),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從34#樓直接敷設一根44芯以上光纜到1#樓機房和原有7根光纜熔接就可實現光纜倒向。但實際上由於各小區是逐步擴建而成的,沒有現成管網,加上該路段多次施工及受地震影響,從16#樓前手孔到1#樓根本無法敷設,此方案不可行。

經過分析研究我們提出第二方案(如圖3):

一、從34#樓新機房敷設一根20芯光纜、一根4芯光纜及一根-9同軸電纜到34#樓負一樓、一根20芯光纜到17#手孔處。

二、由於熔接光纜需要中斷信號,為了盡量減少對用戶收視的影響,選擇在淩晨1點後對光纜集中進行熔接:①將17#手孔處從34#樓新敷設過來的20芯光纜與1#樓來的20芯光纜熔接,然後在1#樓跳線架進行跳線設置,連通原1#樓的6個光節點,解決了1-3區(北區)的網絡倒向問題。②在17#手孔處將去往三區20#和四區23#處的兩根四芯光纜與原通往34#樓的12芯光纜中的8芯熔接,8芯的另一端與先從34#樓新機房敷設到負一樓的20芯光纜在負一樓熔接,這20芯光纜剩餘的12芯與縣廣電局進線4芯光纜和去往五區8芯光纜熔接,解決了

三區(南區)、四區、五區的網絡倒向,並且連通了縣地方台的進線。

三、將敷設到34#負一樓的4芯光纜與原去往招待所的光纜熔接,實現了招待所的信號傳輸。由於取消了34#負一樓的跳接點,縮短了傳輸距離,開通後招待所內各房間信號質量明顯提升。

四、將敷設的-9同軸電纜加二分配分配至原兩根同軸電纜,取消原34#負一樓光節點,解決原34#光節點覆蓋片區的收視問題。而且由於不用電源,減少了故障頻發點。

五、分片區分步更換調試放大器。

至此實現了網絡改向和擴容。

機房搬遷後,頻道由37套節目增加到目前的52套節目,隨機測量的樓棟放大器電平較改造前有了很大提高,各頻段均衡(見表1)。

結束語

由於新機房前端在設備選型上考慮較周全、細節處理較完備,且摒除了老機房的弊端。通過優化光纜網絡、新放大器的使用以及其他措施,整體線路電平及用戶終端電平較改造前顯著提高,各頻段電平均衡,信噪比(S/N)指標得到很大提升,信號質量得到很大改善,得到了廣大用戶的好評。■